据介绍,目前中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由学习压力、失恋等因素造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行为障碍率占16%至25.4%,并且有上升趋势。
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校长安东尼奥·诺沃阿说,学生在上大学时大多处于十八九岁,对于未来他们很困惑迷茫,对于自己选择的专业也可能无所适从。“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心理不够成熟,同时无法得到需要的辅导。”他说,学校为此成立了专门的办公室,设置专人帮助学生转换专业或学校,“近年来,我们还选择研究和品德都很出色的教师参与到专家的行列,使学生得到更多细致的辅导。”
国际名校在学生心理干预上各有高招。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名誉校长罗德里克·弗雷泽说,该校提倡“以老带新”,由一名本科4年级学生和10名新生组成一个小团队,新生遇到任何生活学习上的问题,4年级生作为团队的领导者都会亲自过问并帮助解决。
“大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能袖手旁观,而要像耐心的牧羊人一样进行引导。”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伊安·莱斯利说。作为有着800多年历史的世界名校,该校的各个学院都设有心理辅导机构。学生被要求广泛参与社团活动。“这样即使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遭到挫败也会在社会活动中找到平衡。”
钟秉林指出,中国对学生心理干预的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亟待对大学的管理者和教师进行知识更新,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他强调:大学校园并非心理问题的高发地带,中国社会不应视其为“洪水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