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正文

山东女子学院学风管理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19-05-07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良好的教风学风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为巩固我校学风建设成果,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结合我校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提出如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学生教育管理,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学业生涯规划能力,养成自觉主动、勤奋刻苦、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形成 “勤学慎思、求真敏行”学风,力争 “三个提高 (提高上课出勤率,提高学习成绩优良率,提高升本率和考研率)、三个减少(减少上课迟到、早退和旷课的现象,减少补考学生人数,减少考试作弊人数),对标“零缺勤、零作弊、零教学事故”,努力把学生学风建设提升到新水平。

二、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加强教学管理,以教风带动学风提升(教务处、工会、质控处)

1.抓师德师风。在广大教师中大力宣传和倡导以德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良好风范,大力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要通过开展评选和表彰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学习和弘扬优良教学传统等活动,激励和调动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继续开展师德建设月和“奋斗正当时,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竞赛活动,制定《教师行为规范》和《师德师风约束考核》等。

2.抓课堂教学。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是学风建设的主战场。自2019年开始,用3年的时间,通过听课、查阅课程资料等形式,对学校所有的课程按照金课、合格课待改进课三个级别进行课程认定,对于待改进课程进行持续跟踪,通过各种形式对待改进课进行帮扶、指导,一直到课程合格为止。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教师培训,使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能够熟练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开展教学,增强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3.抓课堂秩序。修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明确教师是课堂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要负责管理课堂秩序,纠正学生旷课、睡觉、玩手机等不当行为。对不认真履行课堂管理职责的教师,一经查实,给予严肃处理。开展学生学业评价工作改革,加大过程性考核在学业评价中的比重,把学生出勤、作业完成质量、听课的质量纳入过程性考核,督促学生加强日常学习。鼓励教师开展非标准化考试。从学业评价入手,倒逼学生认真、努力学习。从2020届毕业生开始,取消毕业班毕业当学期单独组织的课程重修考试。

4.抓教学督导。修订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按照普通理论课实验课、体育课以及技能课四个类型分别制定学生评教指标体系。2019年,对近三年新入职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专项督导检查。2019 年5月,邀请校外专家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有教师的课进行一个月的集中听课,对不过关的教师进行重点帮扶、持续跟踪改进。严格执行教学督导制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和教学事故认定制度。

(二)加强学生教育管理,促进学风养成(学生处、教务处、团委、质控处)

1.抓班级班风。推进辅导员、班主任进班级、进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每学期进每个班级指导学风不少于4次,每学期召开学风主题班会不少于2次。制定山东女子学院班级标准化管理办法,量化班级管理指标,推进班级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监督检查作用,争创优良班风。

2.抓宿舍舍风。修订文明宿舍评比办法,加大学习成绩在文明宿舍评比中的比重,开展文明宿舍、优良学风宿舍的评比,以优良的舍风促学风。挖掘专业技能竞赛获奖率高的宿舍、考研标兵宿舍、专升本标兵宿舍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事迹,交流学习经验。

3.抓学院院风。各学院根据实际,打造专业社团,提升学生在专业技能竞赛中的参与率与获奖率。各学院根据实际,安排班级晨读晨练、晚自习。对学业困难学生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摸清学生情况,分类指导,为学生考证、考研、专升本提供指导和帮助。各学院积极凝练学风特色,形成“一院一品”。

4.抓对学院学风考核。将专升本率、考研率、四六级通过率、考试违纪率、图书借阅率、学风活动开展情况、学科竞赛获奖情况等列入学院任期目标考核指标体系。

5.抓考风考纪。严格落实学校的考试工作管理规定,通过主题班会、诚信承诺等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良好态度。严肃考风考纪管理,督促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考试纪律的习惯,对于考试违纪学生,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同时做好跟踪教育。

6.抓学风督察。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位一体”的学风督查体系,健全相关学风督查检查的管理制度,形成宿舍班级学生干部每天每节课自查、各学院学生会、自律会每周全面检查两次,学校学生会、自律会每周抽查两次的机制化上课、晚自习出勤、纪律等情况检查,规范学生学习行为。

7.加强学生干部先进性建设。根据《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意见,制定学生干部任职条件和监督办法,明确学生组织的机构和人员,充分体现学生干部先进性和榜样示范作用。

(三)丰富校园文化,拓宽学风建设载体(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图书馆、后勤处)

1. 强化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开展“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女院榜样”、“学习标兵”、“优良学风班”、“优良学风宿舍”等先进个人和集体的评选,通过宣传栏、广播、网站、报刊、微博、微信等平台广泛宣传师生先进事迹,倡导严谨治学、勤奋好学,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组织开展新生入学、生涯指导、励志成才、就业创业等专题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生活观、成才观,增强潜心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抓专业社团建设,在每个学院中建设1-2个专业化社团。组织大学生参加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专业技能大赛、学习研讨会,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和能力;在2019级本科生中开始试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延伸第一课堂教育教学的功能;鼓励学生参加与专业紧密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深化专业学习

3.组织开展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发挥美育教育作用,通过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余文化生活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热情、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4.搭建更多学习平台。加强图书资源建设,完善图书馆服务体系,增加服务设施,为学生学习研究提供更多的便利。利用易班、网络慕课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拓展学习功能区,在图书馆增加学习研讨室,在公寓内设立考研自习室,在餐厅内设立休读区,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学习空间。

5.美化学习生活环境。改造提升教学区、生活区、学习区环境,加强校园美化、绿化工作,设置一些名人名言标语牌,公寓和餐厅结合生活区域功能,优化环境布置,打造温馨、健康、富有教育启迪意义的生活环境,使学生在文明、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效果。

(四)加强学风联动机制,发挥合力育人作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

1.发挥任课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任课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鼓励任课教师兼任班主任、学业导师,发挥学业导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学业发展以及职业规划的指导作用。

2.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四进”工作,深入学生课堂、班级,了解学生的学习、纪律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困难,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3.发挥学生家长在学风建设中的督导作用。落实获奖学生和学业预警学生家长通报制度,为获奖学生家长寄发喜报,对学习困难学生向家长发出学业警示通知书,确保学校、家长及学生能够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发挥学生会、学生班团干部、学生骨干等在学风建设中的先导作用。在学生干部和骨干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对学习成绩的考察,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骨干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身边同学刻苦学习,奋发进取。

三、组织领导

(一)学校学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学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职责是对学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和协调。学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处,学生处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学院学风管理工作组

各学院成立学风管理工作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负责人为副组长,成员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办公室主任、教研室主任、主要学生干部等,具体负责学院学风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学校学风管理督查工作小组

校自律会、学生会学生骨干等组成学校学风建设督查工作组,采取随机集中督查与长期定期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学院学生的上课纪律、日常考勤等进行抽查,深入教室、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定期通报学风督查情况。

 

                               2019年5月5日